400-123-4567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新闻资讯
kaiyun开云APP不想看新闻了……发布日期:2023-12-09 19:55:32 浏览次数:

  网络的便捷让新闻可以很快传遍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而灾难信息的传播速度似乎更加迅速。

  为了舒缓情绪,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回避会带来负面情绪的新闻和消息,这就是发生了新闻回避。

  世界卫生组织曾用“信息疫情 ”来形容这一状况———信息过度丰富, 虚假信息泛滥,人们难以判断真实的信息来源,只好通过回避的方式减小伤害。

  新闻回避并不是静态的,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个怪循环:从害怕错过事件的最新进展——新闻疲倦——新闻回避。读者在逐渐降低对热点的追逐,开始有选择的进行新闻消费。

  纸质化阅读时代,我们不去购买、捧读新闻纸,也就可以避免超负荷的负面新闻充斥眼前。

  于是,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主动避免接触和阅读部分或全部新闻,并将这种行为作为对当下新闻生态的一种反抗。

  新闻回避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有着显著的增量趋势。

  每当世界上发生了负面事件,媒体总是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而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细节化,传播速度更是惊人。

  今年7月,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发生坍塌,造成11名学生死亡。事故发生后,来自各方的信息铺天盖地涌向互联网。

  读者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无人机视角下坍塌体育馆的全貌;可以看到专业救援力量在现场不间断的搜救工作;可以和现场几乎同步的知晓救援进展;也可以在视频中看到,一位死者家属在医院痛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事发后不与家长沟通,家长甚至很长时间都无法获悉孩子的伤情。

  同理心让社会各界为11个破碎的家庭牵动着心弦,而当负面新闻带来的情绪成为了人们的压力,逃避成为了一条重获平静的道路。

  无论是出于何种程度的压力状况,新闻回避行为的本质都是对新闻“曝光”机制的抵消。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与“糟心”的消息不期而遇,也是读者无形中产生压力并最终导向新闻回避的缘由之一。

  关闭社交软件、避免加入讨论新闻的群聊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情绪负担的手段。出于自我保护与情绪舒缓的目的去切断获取新闻的渠道,是对新闻回避的主动出击。

  在缺乏严格把关和事实核查的情况下,虚假新闻和反转新闻的泛滥使得读者在新闻接收中需要持续进行主观判断,由此产生的新闻疲倦和对于媒体公信力预期的不满,让读者对新闻机构日益缺乏信任,新闻回避也就自然发生。

  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所发布的《2023数字新闻报告》指出,主动回避新闻的人群比例在过去5年内总体增长,2023年为36%。

  该研究所曾经在此前的年度报告中将新闻回避作为年度重点关注对象并展开了全球范围的针对性调查,发现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三分之一的民众表示自己会主动回避新闻。

  在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英国,日常性新闻回避的人数占比达46%,接近2019年时的两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表示自己的对新闻的厌倦跟舆论对于英国脱欧和新冠疫情的无休止的争吵有关。

  在新闻传播速率日益加快的今天,新闻机构应摒弃唯流量论的稿件基调,通过各自的优势收集、过滤、解释和传播新闻资讯,以此树立不同机构间的立场区分。

  同时,新闻机构在提高内容质量,实现质量与数量间的平衡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新闻回避的方式。

  如美国已出现的 “慢新闻运动”,即商业平台向用户提供高级新闻筛选服务,致力于解决新闻过载问题。

  还有新闻客户端服务商甚至直接在稿件下端提供可选按钮,征求读者意见,是否需要过滤负面消息,而在浏览新闻时只被推送“积极内容”。

  实际上,在由技术和文化交织构成的新闻生态下,新闻回避既是个体选择,也是文化趋势。如何处理读者的兴趣与情绪,平衡新闻回避的心态,则是新闻机构需要修炼的顶级内功。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开云体育


网站地图